青岛市南区“九位一体”闭环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 2018-04-16 18:23:00
- 张玉
- 来源:
- 国家教育部
- 转贴 1883
明确全员全域安全职责。牵头成立区教育体育安全专委会,构建“区街局校”四级校园安全领导管理机制和应急指挥体系;推行“全员全岗全域安全包干”的“点对点”落地措施,逐人逐岗签订《安全责任书》,所有人员纳入安全教育培训范畴,努力营造“校校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工作氛围。
明确校园安全任务清单。全面梳理校园安全业务“常态规范”+“试点创新”两类工作清单,制定下发《校园微型消防站五项规范运行制度》、《校园专职保安队伍管理办法》、《市南区中小学校上下学期间安全乘车指导意见》等制度规定,对各类安全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和细化,使学校明白安全工作“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推动校园安全在“创新”和“规范”之间转化补强。
明确分层联动安全动作。构建以“三项会议、三类档案、三项报告”为主线的校园安全讲评、记录及报告机制,确保安全工作有部署、有讲评、能追溯、会应急。要求各学校校长每周必听安全汇报、必做安全讲评,教体局随时随会开展跟踪讲评部署,街道定期开展校园安全联席综合治理,进一步推动安全意识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2018年以来,先后召开校(园)长安全讲评会议4次,开展安全联动联席工作57次,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6处。
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七学工程。以每月学、网络学、迎新学、专家学、教工学、家长学、警示学等“七学”为主线,实施“两新规范课”(时间迎新+人员迎新)、“引进安全+口碑评价”、校园安全“一统两分”培训等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使校园安全教育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达到全面覆盖和深度应用的良好效果。
运行“校园实战演练”11+7模式。按突发应急情况分类,指导各学校层面制定十一类专项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处置流程、细化保障动作,确保校园安全应急工作在空间和功能方面的全域覆盖。制定“校园安全演练”七有标准:每次校园安全演练都要有演练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有演练活动过程记录档案、有演练情况教育安全平台上传、有演练评估指标自评、有演练情况总结讲评、有演练活动宣传报道、有演练专业组织人员。通过规范演练流程、规范演练形式,使校园应急管理工作达到有提升、有影响、可总结、可追溯的良好效果。
强化“硬件+素质”保障双提升。注重校园安保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开展安全设施设备大排查活动,对视频监控、应急通信设备、应急防护装备等进行全面排查和维护升级。在全区学校幼儿园安装“一键式报警器”、“校园微型消防站”等技防建设。创新安装运行“校门电动防冲撞柱”装置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注重校园安保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市南区校园专职保安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展示活动”4期,邀请区反恐、治安、特警等专业人员对全体校园专职保安进行培训,形成校园保安大练兵的常态化机制。通过组织召开校园物业安全工作会议,明确物业门卫人员的工作职能,与校园专职保安配合做好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加强校园24小时值班、做好夜间巡查记录、交接班记录等,进一步提高校园突发情况处置能力。
高频率高强度查摆整改。开展安全进校园7项“立体督导”,即:依托街道党工委的“联席检查”;依托责任督学的“随机督导”;依托日常交流开会的“学校互查”;依托期初督导开展的“全面巡查”;依托社会督导员开展“社会检查”;依托专项活动开展“实地检查”;依托视频监控开展“影像抽查”。今年以来,通过不间断的清查普查,帮助学校解决各类一般性安全隐患40余件,全面夯实校园安全基础,确保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
强化关键时期战备安全制度。坚持临战加压、特事特抓,认真总结提升以往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相关经验措施,积极制定校园安保“五个三”铁规铁纪,全面整肃队伍、提升战力,确保重大安保活动期间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能够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响应到位。“
实施校园安全考核问责机制。将校园安全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实施“四维度考评”(社会化服务考评+日常工作考评+专项工作考评+年度工作考评)和“双向反馈”(学校定期向社会服务公司反馈情况、社会服务公司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教体局定期向学校反馈考评情况、学校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同时,建立“校园安全隐患前置问责”工作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且尚未产生危害结果之前,由纪委、督学部门联合进行前置式问责督导处置,着力解决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理念不牢、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严肃查处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不认真、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青岛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