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强化协同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径

2022-08-23 15:45:00
毕宁
来源:
青岛市教育局
转贴 1039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基础条件,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石。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岛市创新工作机制,组建由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牵头,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青岛海事法院等有关单位参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联盟和专业部门、大中小学参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搭建部门联动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有效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同不够、师资水平不高、实践资源不足、精准性不强等难题。

一、协同优化法治教育内容,增强法治教育精准性。青岛市贴近“学情”抓创新、求突破,创新学用对接机制,着力解决法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兴趣不浓、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学校法治课程以条文讲解为主、鲜活性不够的问题。联合公检法等政法单位从司法、执法实践中积累的校园欺凌、故意伤害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溺水、毒品、诈骗、性侵等青少年受侵害问题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中选取鲜活素材,开发法治教育专题课程和讲义,编印《中小学模拟法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以案释法”普法教育,并指导中小学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构建教育与公检法等政法单位“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的法治教育体系。二是着力解决宪法教育以活动为主、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和面临的问题,联合高校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分专题开发宪法教育示范课例,使宪法教育直面问题、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协同绘制法治体验“地图”,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青岛市聚焦“实践”抓创新、求突破,丰富教育资源和方式,着力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难题。一是强化协同,构建法治教育基地网络。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联盟单位的积极性,通过挂牌等方式,积极推进宪法类、民法典类、青少年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类、海洋法治教育类、税法教育类等特色化的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已成立社会课堂13所、专业实践基地4所,覆盖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海洋法治教育、税法教育等领域。今年挂牌成立的青少年海洋法治教育基地依托青岛海事法院办公场所设立,分为世界海洋文明和海洋法治、中国海洋文明和海事经典判例等展区,集法治教育、海洋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开创了法治教育新的专业领域,为青少年丰富法治知识和海洋知识,增强爱国意识、法治思维、海洋精神和国际视野提供沉浸式、体验式平台。二是强化体验,创新法治教学形式。自2017年起青岛市开展“走进法院、走进检察院、走进律师事务所”活动和模拟法庭普及活动,让学生通过法治体验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八五”普法以来,青岛市以部门专业资源为依托,推出青岛中小学生法治体验“地图’,探索将法治教育课程开设在法治教育基地,推广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到“八五”末,将力争实现每所中小学都能在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社会课堂开展法治教学,每名中小学生都能参与实践基地和社会课堂的法治教学体验。

三、协同建设法治师资队伍,增强法治教育专业性。青岛市聚焦强化“协作”抓创新、求突破,多渠道加强专业队伍支持,着力补齐中小学法治教师队伍不足的短板。一是加强部门协作。通过法治教育联盟平台的搭建,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等单位采取向中小学校派任法治副校长以及选派部分警官、法官、检察官参与法治教育基地授课、指导模拟法庭指导等形式,与中小学法治教师共同构成专兼职相结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兼备的法治教育队伍,为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奠定坚实基础。仅青岛市检察系统就选派200多名检察官进入中小学,确保了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目前,青岛市法治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成为向学校输出法治教育专业资源、专业力量的重要资源库。二是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青岛市还成立由大中小学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在青高校法学院专家领衔,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知识宣讲、教育咨询、理论成果评审等工作,指导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部门参与和大中小学协作推进,把高校法治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优势以及部门专业力量和实践优势,引入中小学法治教育,对解决中小学法治专业师资不足、青少年法治教育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