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

2019-11-19 16:43:00
阎俊杰
来源:http://edu.qingdao.gov.cn/n32561912/n32561915/191118170409231583.html
发证机关:青岛市教育局
发文编号:青教通字[2019]69号
学段:

政策发布日期:2019-11-18
无具体说明的有效期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海洋强省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工作部署,全面提升青岛海洋教育品牌,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中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立足青岛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作基础,坚持高点定位,对标国际标准,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先行先试,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示范引领的标志性成果,巩固提升我市海洋教育优势地位,营造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为我市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完善海洋特色引领的“五育并举”综合育人体系,强化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提升海洋教育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整合“人财物时空”海洋教育资源,动员“师生家校社”各方共同参与,分阶段、有重点推进海洋教育。

--坚持项目推进。建立重点任务项目化实施机制,落实项目化、工作措施具体化要求,每个任务有具体项目支撑,每个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海洋教育综合改革和试点实验,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基层探索,强化有效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坚持示范引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进海洋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推广优秀教学创新成果,培树海洋教育名师,完善海洋教育评价机制,带动全市海洋教育整体提升。

三、目标定位

以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洋特色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际海洋科教中心城市为目标,到2022年,海洋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学段、多层次、高水平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内推广。到2035年,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态圈,海洋教育青岛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主要任

(一) 推广普及海洋基础教育

1.加强学生海洋意识培育。坚持“以海明德、以海启智、以海强体、以海冶性、以海践劳”,深度挖掘海洋教育内涵和内容素材,将海洋教育与“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结合,推动海洋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海洋精神和海洋观教育,培育学生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精神,营造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

2.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体系。研制中小学、幼儿园的海洋教育指导纲要。推进海洋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加强海洋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渗透,深化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国防、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地方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支持高水平幼儿园、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段校(园)本课程开发,探索海洋STEAM课程,推进“海洋专家走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课程化,形成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学段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完善海洋教育教研体系,将海洋教育课纳入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提升海洋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3.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具有海洋兴趣爱好学生的生涯指导和培养机制,推广海洋教育主题社团、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旅行活动。设立中小学生“海洋探索奖”,每年评选表彰海洋研究学习优秀学生和成果。探索海洋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在普通高中设置海洋教育基地班,在学生选拔、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师资与设施配备等方面开展实验,推动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贯通培养。

4.加强海洋特色学校建设。以学校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和特色幼儿园建设。到2022年,建成20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100所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形成规模可观、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集群。

5.建设海洋教育资源平台。整合海洋科普联盟、海洋科技馆、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军博物馆等科普场馆以及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建设海洋教育基地,打造15处海洋教育类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10处海洋教育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深化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合作,共建海洋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提升青岛市中小学生海洋节,将“海洋知识竞赛”打造成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比赛项目。办好“帆船进校园”等品牌特色活动。定期举办全国性海洋教育活动、海洋夏令营、海洋研学博览会和国际海洋教育论坛。整合海洋教育优秀教材及配套资源,探索建设线上海洋文化教育教学公共服务平台。

(二)做实做精海洋职业教育

6.加强涉海类品牌职业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服务文化旅游、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等涉海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建设,办好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筹建服务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高职院校。推进中高职学校涉海类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船舶驾驶、海事管理、邮轮乘务等专业体验基地、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7.推进海洋领域重点专业群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船舶电气技术、港口机械、海洋化工等海洋类专业品牌。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专业领域及规模。到2025年,涉海高职院校专业达到30个以上。

8.完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以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完善融合发展机制,提高产教融合实效。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推动涉海相关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整合、置换、混合发展新路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院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做优做强海洋高等教育

9.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对接全市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和空间布局,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在青设立科教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涉海高校在青项目建设,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扩大在青办学规模,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建设高水平海洋学院。争取到2022年,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

10.加大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力度。实施在青高校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涉海学科方向,推动省市与涉海重点大学整体性共建和涉海重点学科共建,引导高校适应青岛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调整和整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在青高校以及中科院青岛科教园、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

11.完善涉海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体制机制。健全高校支持机制,探索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生均补贴制度,建立相关资源支持与服务地方贡献度挂钩机制。探索建立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协同发展联盟和重点学科发展联盟,推动在青高校、企业、科教机构组建紧密联络的协同体,构建在青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动态联系机制,推动海洋新兴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积极发挥涉海高水平大学校友会的作用,发展校友经济,助力“海洋攻势”和“双招双引”攻势。

12.优化海洋学术研究软环境。支持在青高校提升涉海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论坛、刊物等学术交流平台。协调推动市社会科学规划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增加海洋教育课题研究专项。支持在青高校研究发布海洋教育发展指数报告。

(四)倡导推动海洋终身教育

13.建设泛在海洋学习平台。将市民海洋知识学习、海洋创业实践等纳入社区教育“学分银行”评价体系。培育社区海洋教育特色项目,编写适合市民阅读的海洋教育地方读本。完善“一库多网”学习平台,“全民学习网”增设海洋教育特色内容,建立“海洋教育e点通”。

14.强化海洋宣讲队伍建设。组建由海洋科普作家、海洋科学家、海洋学科博士、海洋场馆讲师等组成的社区海洋教育专家讲师团,开设以海洋为主体、跨学科、兼具实践性、生活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综合课程,将海洋教育送进街道社区。

(五)推进“海洋+”融合发展

15.推进“海洋+国际化”。以海洋为纽带,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和学校结好、教师访学、学生研学等对外交流示范项目。积极引进涉海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推动申建独立法人的中德工业大学。支持在青高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海洋领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强化平台思维,办好中国-新西兰未来青年领袖峰会、青岛友城和上合组织国家青少年游学青岛、中日韩东亚文化体验活动等品牌项目。积极承办海洋教育国际会议和竞赛活动,吸引国际海洋教育组织落户。打造“留学青岛”品牌,建设国际海洋创新人才集聚地和留学目的地。

16.推进“海洋+信息化”。率先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教育领域的应用,丰富海洋教育形式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和中小学校建设海洋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学生海洋素质指数测评体系,运用大数据评价分析手段,指导改进海洋教育教学。依托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等平台,开发海洋VR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17.推进“海洋+军民融合”。发挥青岛海军名城资源优势,推动与驻青部队和军工科研企业合作共建海洋研学基地,定期组织研学旅行、体验训练、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海防、海权教育。探索在青军地院校开放式办学,推动在青高校与海军潜艇学院等在青军事院校资源共享。服务青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军地人才共育机制,支持涉军涉海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开展军地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开展海军士官定向培养。支持办好以“学海学军、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海军小学、海军中学。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机制。市教育局加强全市海洋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设计。建立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区市教体局要认真研究谋划,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海洋教育作为特色品牌来打造。建立完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等平台管理制度,保障规范有效运行。

(二)完善典型引路试点先行机制。将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纳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分领域遴选有条件的单位先行先试,为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提供保障。定期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海洋教育成果评选和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宣传海洋教育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完善课题研究评估机制。深入开展海洋教育课题研究,广泛开展海洋教育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基地建设、模式建构等方面课题研究,丰富海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具有青岛地域特点和学校育人特色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专家支持系统、有效教育模式和评价导向机制。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海洋教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促进海洋教育工作提升。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积极引进海洋教育所需课程建设、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人才,探索区域内统筹配备、校际共享海洋专业教师。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海洋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教师培训中增加海洋教育内容,指导教师将海洋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组织高校专业人才和中小学海洋教育优秀师资,联合进行海洋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成立海洋教育专家指导团,开展海洋专家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搭建教师与海洋科学家交流平台。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为海洋教育试点推进、品牌塑造、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海洋教育的投入,保障海洋教育项目实施。

搜索政策文章
政策类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