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品质立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1-08-31 16:28:00
吴忠原
来源:http://edu.qingdao.gov.cn/n32561912/n32561915/210826165900020580.html
发证机关:青岛市教育局
发文编号:青教通字〔2021〕104号
学段:小学,初中

政策发布日期:0000-00-00
无具体说明的有效期

关于推进中小学品质立校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推动中小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青岛实际,现就全市中小学品质立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先进办学思想和科学办学理念为先导,聚焦学校育人的关键领域和课程、文化、治理等办学核心要素,全面实施学校品质提升行动,不断激发学校主动变革、争先创优的行动自觉,整体提升全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业进步、个性特长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样选择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品质提升。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高品质学校是特色办学、精致管理的必然结果。要尊重学校主体地位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学校立足办学实际,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通过抓内涵、精管理、提质量、强特色、创品牌,打造高品质学校。

(三)强化示范引领。支持和引导各区市、学校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力求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和克服发展瓶颈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范式与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全市中小学校品质提升。

三、目标任务

以建设高品质学校为目标,聚焦内涵品质提升,全面建设党建强、理念新、师资优、管理精、质量高、声誉好的现代化学校,经过3-5年的时间,形成中小学校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出一批省内一流、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品牌学校。

四、基本要求

(一)实施党建引领计划,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党的领导落实在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全面健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实现。

1.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要落实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好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民办学校要扎实推进党建“双覆盖、全引领”工程,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

2.提升党的建设品质。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强化“规律、规矩、规则”意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3.选树党建先进典型。要深入实施“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推进党支部评星定级活动,积极打造党建统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和案例。要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引导党员教师争当示范标杆,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施全面育人计划,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健全“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丰富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程,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思政“金课”。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以及新生入学、毕业典礼等重要节点,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研学教育活动,积极打造多彩德育课程,探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要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提升班主任队伍育人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把德育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丰富家校沟通形式,完善家长志愿服务机制,开展“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引导家长支持学校发展、参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2.探索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育人模式。要突破长期存在的同质化、标准化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培养。要健全课程、活动、体验、辅导一体,形式多样的生涯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教学述评等制度,优化高中选课走班等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分流教育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资源整合,与高校联合培养、普职融通培养、国际化合作培养等多种途径,形成彰显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育人模式。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干预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探索法治教育、生存教育有效路径、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深化体育、美育课程改革,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造教育,积极开展“名家进校园”、传统体育项目和奥运项目、民族艺术和高雅艺术等进校园活动,探索文教一体、体教融合发展路径和大中小学衔接培养模式,健全“节、赛、会、展、演”“班、校、区、市、社”工作体系,精进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

(三)实施强课筑基计划,打造现代课程体系和高效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关键。要始终高质量开设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科学规范地研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形成优势突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和高水平专业。要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城市、社区学校资源条件,开发建设并有效实施富有学校特色的高品质校本课程,争创优质学科基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择,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要深化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主动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2.积极打造精品课堂。要深入组织实施教师、教研、教学“三教提升”项目,鼓励教师主动加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学习研讨,强化教学集备研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法和优秀教学成果,打造一批精品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优化作业布置与管理,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四)实施文化提升计划,培育学校精品特色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要始终在文化建构上用心用情用智,努力做到学校精神文化高尚、制度文化严谨、物质文化精致,让学校成为区域文明、文化的高地,引领社会风尚。

1.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要“坚持政治性与引领性相统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要适应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要求,科学凝练办学理念和思想文化,形成学校独有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管理活动过程之中,持之以恒践行和坚守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要优化校园空间和景观设计,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努力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统一。要挖掘、提升校园人文历史内涵,在校园修缮改造中注重保留学校传统建筑特色,体现校园文化传承。

2.提升“阳光校园”创建品质。要以争创五星级“阳光校园”为目标,按照从严、从细、从实的要求,把五星级标准要求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和育人全过程,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色精致发展理念,全面构建和谐民主师生情谊、团结友善同学关系、健康快乐人文环境、协调共育良好氛围。

(五)实施强师兴校计划,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既是提升学校品质的主体,也是品质立校的重要内涵。要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配置均衡、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建设教育家型校长团队。中小学校长要着眼于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实干意识、率先意识,提升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校长。要着眼学校未来5年内干部需求,培养一批优秀校级副职、优秀中层干部,形成德高、业精、善管、担当的学校管理团队。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挖掘师德典型,树立师德榜样,讲好师德故事,坚决整治师德失范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具备爱心、耐心、细心、专心、诚心“五心”和使命感、成就感、归属感“三感”。要坚持“培优、扶弱、促全员”工作思路,积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保障体系,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机会,努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打造一批“名师”“名校长”“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和专业化教师团队。要优化调整教师梯队发展平台,完善精准培训体系,做到培训定位、对象、内容、方式、评价精准。要在学校营造尊重教师、尊重学术、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师委员会等治理机制,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六)实施依法治校计划,优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学校实施科学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品质立校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决策机制科学民主、执行机制权威高效、监督机制健全完善。

1.全面落实“三个清单”管理。要用好学校权限下放清单、学校管理正面清单和学校办学行为负面清单“三个清单”,建立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年度自评和定期调整机制,强化学校决策环节的合法性审查和过程实施的监管,健全中小学办学自主权依法落实、规范实施和有效监督机制,实现科学接权、规范用权,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引导规范学校高品质发展。

2.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要健全完善以学校章程为引领的学校制度体系,并以强化学校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为重点,健全章程运行机制,推动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畅通家长、社会参与渠道,增强治理实效,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教育满意度。要推进精致管理,将精细、精品的理念贯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始终,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七)实施信息化国际化引领计划,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建设智慧学校和国际化、开放型学校。

1.建设智慧学校。要以创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为目标,

高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配基于数字教育场景的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智能图书馆等,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方法的变革和教学形式的改变。充分利用青岛教育e平台,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评价、教育科研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的学校治理模式和课堂教学范式,有效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要以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推广为契机,提升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工作习惯,引领和推动学校和师生站在未来教育的前沿。

2.建设国际化、开放型学校。要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理念,积极与国内外同类型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课程等,探索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在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示范区(市)、示范校,推动中外人文交流高质量发展。

(八)实施品质立校保障计划,营造中小学校争创高品质学校的良好氛围。学校品质是现代化学校的应有之义。要以品质提升统整学校各项日常工作,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建强骨干团队,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坚持重点突破。要抓住品质提升的主要途径,立足学校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围绕党建统领、全面育人、课程教学、学校文化、师资队伍、学校治理、特色培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整体提升学校品质,并努力在2?3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性成效。采取设立品质立校实验区(市)、实验校的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出一批示范学校和典型经验。

2.强化督查评估。要把品质立校与特色办学、精致管理作为提升学校内涵的重要抓手,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过程性的督查与考核,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以及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3.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官微、官网等途径,宣传推广各区市各学校的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各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宣传“品质学校建设”工作的举措与成效,强化办学品牌的建设与宣传,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搜索政策文章
政策类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