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初中学校强校提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2022-05-19 16:32:00
- 吴忠原
- 来源:http://edu.qingdao.gov.cn/zfxxgkml/gwfg/202205/t20220519_6062441.shtml
- 发证机关:
- 发文编号:
- 学段:
- 政策发布日期:2022-05-19
- 无具体说明的有效期
关于推进初中学校强校提质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国家、省、市关于“双减”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我市初中学校强校提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我市初中学校市域内、区域内、学区内发展不均衡,优质初中学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入学需求,造成部分学区内学区房、择校热等问题;初中学校同质化较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部分初中学校办学不规范,需要在课程改革、学段衔接、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等方面创新提质。推进初中学校强校提质,全面提升初中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接受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生态,是推进“双减”工作的有效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工作要求,树牢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进一步破解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超前谋划,创新举措,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
(二)目标任务
用3-5年时间将一批办学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能、在改善区域内均衡度具有重要作用的初中学校打造为优质学校,明显改善薄弱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生态,提升全市初中学校整体质量,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山东龙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走在前列,不断提高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重点打造一批初中学校,培养100名初中校长(分管校长)领军人物、400名初中名师示范人物,评选100个初中优秀教学法、100个初中教育创新改革成果。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市级统筹区市为主。建立全市教育一盘棋思想,面向全域整体提升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合全市资源支持初中学校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薄弱区域和薄弱初中学校聚集。落实初中学校发展区市主体责任,制定区域实施方案,落实人、财、物保障,强力打造初中学校。
2.坚持改革引领示范带动。尊重支持基层初中学校首创精神,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改革创新创造条件。建立教育成果遴选、孵化、推广的有效途径。
3.坚持系统设计聚焦发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和集成创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引导初中学校优质高效发展。建立横向紧密联合、纵向聚焦发力的工作机制,提升学校组织力、创新力、执行力。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集团化办学行动。城区内新建初中学校以融合、聚合形式加入优质教育集团,推进“一长多校”(统一法定代表人、统一经费、统一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管理模式,缩短名校打造周期。建立教育集团核心校校长激励机制。从12所市级初中实验学校中择优选择核心校,组建教育集团,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探索集团内部中考招生政策改革。探索教育集团成立基金会,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教育集团创新、改革、发展。推动区市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开展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
(二)完善中考招生行动。扩大优质高中学校招生规模。完善以自招和统招为一体的中考招生方案。逐步调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规模和录取方式。调整指标生分配方式,充分释放指标生政策红利。在以融合、聚合方式吸纳新建初中学校、薄弱初中学校、农村初中学校的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内部开展指标生招生试点,强基计划向初中学校延伸试点、特殊禀赋学生培养试点等招生改革。开展科技特长生招生改革试点。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化、电子化。
(三)优化校长教师队伍行动。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机制。为初中学校配备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攻坚克难的校长。树立改革思维,各学校用好用足“三定一聘”政策,通过设置特聘岗位、专业岗位等方式解决学校干部配备问题。在集团校之间、区域之间开展中层干部相互挂职,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在选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培训,做好校长后备人员培养工作。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引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菁英”计划和新入职教师连续五年培养计划,推动全市、区(市)、学校教师队伍梯队发展。借鉴乡村教育振兴、强镇筑基等政策,为初中学校量身打造保障性政策,围绕科研课题、评优评先、特色打造等方面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师资加入初中学校。通过支教政策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吸引力,切实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按一定比例提前完成新教师招聘,新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优质校跟岗培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师资县域内均衡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市域内优质师资共享机制。
(四)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构建新时代高品质德育工作体系,打造多彩思政课堂。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建阳光校园。开展中小学强德固本行动,推进全环境育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校本德育课程建设,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夯实制度、课程、阵地、队伍和机制五项建设,推进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家校合作做好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五)深化作业改革和托管服务行动。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构建“减2加N”模式(减作业负担、减培训负担,加服务、提质量、育生态等)。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实施“零起点”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精准分析学情,提升学生指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推进作业革命,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开展作业模式改革研究,建立分层次作业、项目式作业、实践类作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作业等作业设计模式,规范作业批阅。推进课后服务革命,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托管范围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或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一校一策制定学业后30%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发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平台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功能。将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度、参与度作为对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将课堂观察理论引进课堂教学评价。培养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基于学科全面达标基础的学科特长和优势,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科学合理使用导学案,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定期举行初、高中教师集备、观摩等衔接活动。建立市、区(市)级教研员联系初中学校机制,为初中学校发展争取资源支持。
(七)精进实施“十个一”行动。以“十个一”项目为抓手,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全“节、赛、会、展、演”工作机制,办好中小学生“十大节日”,完善“十个一”项目资源库,建设“十个一”项目师资队伍,创建“十个一”项目示范学校、特色学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劳动素养水平,努力打造“五育融合”促学生全面发展的青岛育人模式。
(八)提升信息化行动。围绕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信息化教学引领校,建立初中学校会议视频系统。设立信息化首席教师,基于青岛教育e平台,建立引领校网络联盟,构建优质数字学习资源校际共享机制,促进联盟校间资源互通共用、协同教研和教师交流等。服务学生校内校外自主学习需要,组织教师设计微视频学习资源,覆盖全部学科。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市域全面普及,助推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九)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坚持建峰提质工作策略,高质量打造10个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驻地初中学校,拓展高校、科研院所、教育类社会机构的课程与专家资源,支持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研发,打造科学实验特色课程。以教师创新学生学业述评等工作为切入点,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为农村初中学校注入办学活力,提升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支持建立城区优质初中学校帮扶农村初中学校发展机制,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青岛市初中学校强校提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项目推进决策。下设工作专班,从教育教学、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全力保障初中学校强校提质。成立青岛市初中学校强校提质工作专家指导团队,对初中学校进行把脉问诊,全面梳理问题,确立提升发展目标,指导学校确定五年发展规划与年度发展规划;专家团队跟进学校发展,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各区市要结合区域实际,推出“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创新突破举措。
(二)加大投入。建立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初中生均公用费用拨款标准。设立初中学校强校提质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初中学校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支持局属学校集团化办学和市级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办学。纳入省级强镇筑基行动计划项目,每个试点乡镇每年给予150万元财政支持。优化初中学校课后服务条件保障,市、区(市)财政按照2-5元/生/小时补贴,纳入教师奖励性绩效总额。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
(三)加强督导。将初中学校强校提质落实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评估,督促工作落实。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督查区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未落实、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入学需求等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按照《教育督导问责办法》进行督导问责。
(四)加大宣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大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成果力度,不断提升家长对学校办学的知晓度,满意度。宣传过程中要加强规范,不得宣传升学率、统一监测成绩等,对违规宣传要依法依规及时作出处理。